close
2009/03/07 【聯合報】
╱李家同/暨南、清華、靜宜大學榮譽教授(新竹市)

  最近,我在大學演講,都會有教授向我反映:我完全不懂我的孩子的國文考題,又怕他考不好,只好將他送進補習班補國文。有趣的是這個孩子什麼功課都不需補習,但必須補國文。國文有這麼難嗎?請看以下的考題,這是一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考題。

  這份給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考題,令我傻眼,我一題也不會做,我將考卷寄給幾百位我的好友。所有回信者都說不會,只有兩位試做,答案也都不同。我的好友中包含了多位大學校長和教授,他們一致的反應是:題目太難了,小學生不該學這些東西。究竟難不難?我最後求教於兩位大學的中文系教授,他們也不會,而且他們都說這是修辭學的範圍,小孩子怎麼可以學這種玩意兒?


  我們首先要確定這種題目難不難,答案無比簡單,這當然很難。小四的孩子如何能懂「映襯」。「映襯」絕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,文學修養好的人也許可以意會,我就問了好多人何謂「映襯」,越問越糊塗,至今不知道什麼樣的句子屬於「映襯」。

  在小學考如此艱深的題目,可想而知的是孩子會多麼的沮喪,也可以想像得到孩子們對國文的望之生畏。我小時候不管這些,只學了一些成語和典故。雖然不懂「映襯」,至少會看書,也會寫還算通順的文章。尤其幸運的,我從未為國文而煩惱過,我從小就很喜歡上國文課。

  不會這些修辭學,有沒有關係?對我而言,顯然是沒有關係,因為我看得懂文章,也能寫文章。我的那些朋友,也都不會「遞進」和「承接」,照樣在社會生存,好幾位非常出人頭地。我為了小心起見,又去問了幾位中文系教授,他們都說學了這些學問,無助於小學生的國文程度。我們大家每天都會讀文章,有那一位是因為知道每一句話的修辭格以後才瞭解文章的意義的?又有那一位在寫某一句話的時候,知道這個句子屬於那個修辭格的。比方說,我們小時候都曾寫過「媽媽愛我,她每天燒好吃的菜給我吃」。我們恐怕一輩子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格。

  我不願在此追究這種出難題考學生是如何開始的,很多人說,這種難題的受害者是廣大的無辜小孩子,受益者卻是補習班。我希望這不是事實,因為考試領導教學,已非好事,補習班領導教學,完全是匪夷所思。問題是:主管教育的政府官員知不知道小學生的痛苦呢?我建議教育部的大官們做做這份考卷。做完以後,總該採取一些行動吧,我們的小孩子太可憐了。

  我們小學生的家長們不能再對這件事沉默了。你們應該讓教育當局知道你們的想法。孩子害怕國文,是一件可怕的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解剖」國文課 學習支離破碎

2009/03/08 【聯合報/民意論壇】
╱林美慧/國小教師(彰化市)

  七日聯合報焦點新聞為國小該不該考修辭。當報社打電話來請我為試題解答時,坦白說,看完題目我真的傻眼,答案一點把握也沒有,尤其是各種不同名稱的複句,連我也被弄糊塗了。相信不只是我,許多小學老師也一樣會被考倒?

  我和李教授有相同的質疑:為何要出這種連大人都看不懂的題目來考倒小四的學生?到底是懂修辭重要,還是會寫作重要?諷刺的是學生學了一堆修辭,只用於應付考試,卻未必能學以致用。

  多年來的教學心得是:學生從小三開始學修辭,直到小六畢業,有多少人因此成為寫作高手?有多少人不學還好,越學越糊塗?只要在課堂上問一個簡單的修辭題目,總有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。
段考前雖已拚命複習,總是有人錯得一蹋糊塗,讓老師一邊批改一邊搖頭。乾脆不要考,課堂上介紹就好?各班教學不同調,有老師執意段考要考修辭,大家只好努力加強。

  有人認為學修辭可以提升對文章的賞析能力,其實重點在多閱讀,不是在學修辭。人們需要學烘焙,才能感覺麵包好吃嗎?需要學裁縫,才會挑選衣服嗎?修辭從小學一路學到高中,我們的大學生寫的文章像樣嗎?
還有人認為國中都在教修辭,小學不教會跟不上?試問:國中教育是對的嗎?其實台灣的教育最失敗,最變相扭曲的就是國中三年,完全把學生當作考試的機器。

  許多在小學認真閱讀的孩子到了國中竟出現嚴重的斷層,因為國中老師背負的是很現實的升學壓力,有幾個老師會用心推閱讀?

  國文課就像拿著解剖刀,把完整的課文切割得支離破碎,鑽研著字音、字形、解釋、修辭、句型、文法、詞性……考題盡出這種小細節的題目,學生不被考倒才奇怪?考題如此細微刁鑽,學生會喜歡國文才奇怪?國文一定要這樣教,這樣考嗎?

  國中的孩子一學期只讀十二篇文章夠嗎?近年來台灣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華人地區排名不斷下滑,原因不在於學生不優秀,而是語文教育的觀念和方法出了問題。

  在這個人人有文憑,個個沒把握的時代,還需要迷信分數和升學率嗎?台灣的教育到底什麼最重要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老師把國語變恐怖了!

2009/03/08 【聯合報╱黑白集】



  小四的國語考題,連大學教授看了都瞠目結舌,不知如何作答。什麼句子叫映襯、排比,什麼是遞進複句、承接複句?才開始學習自我表達的十歲孩童,被老師提早趕進修辭分析的恐怖世界,簡直是反教育。

  可怕的是,這還不是一個學校某位怪咖老師的一時興起之作,而是國小語文課的普遍現象。一位國小老師說,國中國文「都在講修辭」,如果小學不教,進了國中就跟不上。原來,台灣的教育是以折騰孩子為己任,而且一脈相承、環環相扣;國小受苦,只是為了國中受難作準備。

  這種恐怖教學法,若有助於磨練孩子的心志和能力也就罷了;事實上,卻只加速學生國語文的「火星文」化而已。試想,才認了幾年字的學童,語文課最重要的應是學習感受與表達,行有餘力再談欣賞進階。但當老師把語文修辭變成了化學分析,學生必須辨識每個句型並加以分類,不僅本末倒置,也著實教人倒盡胃口。

  越喊解放,卻綁得越死,十年教改讓人無言以對。許多上一代的人從未學過修辭學,文章照樣寫得精采通暢;現在小學就上修辭,反倒教出許多連句子都寫不完整的學生,這不是揠苗助長嗎?更何況,小四上的只是「國語」課,不能讓孩子先好好學會講話嗎?



  多年來,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和孩子們活在恐怖的修辭的夢魘中,苦苦掙扎,卻投訴無門;最後,只能藉李家同教授的投書代為反映其疑惑與不滿。僅從這個過程,教育體系的知覺遲緩已一覽無遺了。教育部!這回你聽見了嗎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張曉風:小學念修辭學 走共黨老路

2009/03/09 【聯合晚報╱記者姜穎╱台北報導】

  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一篇「小學生學修辭學」的讀者投書,引起各界迴響。名作家張曉風今天表示,教育若熱中修辭學這種「丁豆」般的學問,是在走共產黨的老路。小學生學中文就像嬰兒吃奶,不用知道自己正在吃「液態的食物」。

  「小學生該不該學修辭學?」是最近引起討論的教育話題。張曉風指出,50年代時,中國大陸的政治環境不容異見,學者為了不惹禍上身,多鑽研最安全的修辭學,造成修辭學異常發達,當時學者甚至連例句都只敢採用毛澤東的事跡。

  她說,唯有當一個國家不能思考真理與邏輯,才會鑽研修辭學這種「丁豆」的學問。若拿她的作品來出修辭學考題,恐怕連她自己都會被考倒。
張曉風表示,小學生學中文,不會被「映襯」或「設問」等修辭感動,而是文章本身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llung 的頭像
    cllung

    小豬窩裡的點點滴滴

    cll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